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07 21:04:39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3篇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方面的差别。

2、知道基本的交往语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

3、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人手一面镜子。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用词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发现人与人之间外貌的不同。

难点:能够观察到自己和别人在五官、穿着、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导人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请一位幼儿上前跟老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五官、头部、身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扩大观察的范围: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跟XXX的脸有什么不同,老师跟XXX的身体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他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说说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镜子照着自己,说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换。< ……此处隐藏2729个字……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评析: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抽丝”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精华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