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人与海观后感1懒懒的阳光照耀,海声滔滔,却显得静谧。不远处的海鸥开始群群归巢,借着日光相互追逐。
我还记得在这样的一个黄昏,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人独自拿着鱼网,眯着不怎么灵光却十分湛蓝的双眼,用低沉的嗓音打破沉寂,“又该回家了。”
我喜欢那个老人,喜欢那片大海,喜欢海明威用坚韧而拔立的精神创作出的《老人与海》。我从不认为故事中的老渔人圣地亚哥仅仅为一个艺术形象,他似乎对着我微笑,用苍劲的声音一边向我问好,一边收拾鱼竿上的绳套:“我该回家了。虽然又没钓着鱼。”说完耸一耸肩,“不过总会有的。”
我笑着向他挥手说再见,然后看着他的背影缓缓淹没进大海,走进夕阳。
转过身,便回到了现在,回到了这个只能思念老渔人的时代。
不错,我喜欢圣地亚哥,因为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他坚强宽厚且充满了爱,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海明威也是喜欢他的,我想,不论是在年龄,还是精神上,他们俩都有不可模糊的共同点。
海明威,一个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深刻哲人。他从小便受到了父母的影响,父亲爱钓鱼,爱大海;母亲爱文学,爱生活。海明威也爱,于是他在中 ……此处隐藏1295个字……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